紅寶石的處理方法, 人工合成紅寶石

 紅寶石的處理方法

這些處理方法包括裂隙填充(如油充填),加熱,添加助熔劑(硼砂)的熱處理,鉛玻璃填充的熱處理,以及擴散處理等等。在SSEF的鑑定證書上,紅寶石中所有的這些處理方法會需要向消費者清楚的進行申明。而如果沒有發現熱處理的跡象,則也在報告中寫明“沒有熱處理的跡象”,而如果通過寶石學分析檢測出該枚紅寶石受到了熱處理,SSEF報告將稱為“有熱處理的跡象”。而更有一些處理方法,例如鉛玻璃填充或紅寶石的擴散處理等,會對寶石價值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經由此類處理方法的寶石將在鑑定證書中明確定名為處理紅寶石而不在僅僅是紅寶石。

對紅寶石及藍寶石的進行熱處理是已經存在幾個世紀之久的傳統處理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改善寶石的顏色或透明度。大約需要800°C至1800°C之間對寶石進行加熱,而具體溫度取決於寶石原石以及所需要獲得的效果。有關紅寶石熱處理的最新研究報告,請看這裡

紅寶石內部通常含有裂縫,這首先是由於紅寶石形成的地質條件造成的,也與寶石本身的脆性,以及和其晶體結構中的鉻元素(為紅寶石帶來美麗的紅色)有關。尤其是在大理岩中形成的紅寶石,如產自著名的莫谷寶石帶的,以及來自越南、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甚至東非(如肯尼亞、坦桑尼亞)等礦區的紅寶石,都容易含有比較多的裂縫,而會對寶石的透明度和外觀美感造成影響。

此外,含有裂隙的紅寶石與任何其它含有裂縫的寶石一樣,也會出現以無色油來填充遮蓋裂隙以改變和提高其透明度的情況。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傳統的優化處理手段。

紅寶石可能的處理方法的流程圖。來源:Michael Krzemnicki,SSEF。

人工合成紅寶石

法國化學家奧古斯特·維爾納葉(Auguste Verneuil)在19世紀末發明了一種合成剛玉和紅寶石的全新工藝,由此製造的合成產品,於1902年正式進入了珠寶市場。

時至今日,由焰熔法(又被稱為維爾納葉法Verneuil)生產的合成紅寶石在市面上依然很常見。下圖是一枚古董胸針,在送交SSEF鑑定檢測發現,它上面的27顆粒均為合成紅寶石;而這些寶石內部均呈現有明顯的弧形生長紋和大顆粒的氣泡,因此很有可能是早期的合成寶石產品。

帶有27顆合成紅寶石的胸針,據推測是早期的維爾納葉法合成的產品。照片:SSEF

而鑑別助焊劑生長法(另一種合成方法)的合成紅寶石可能更具有挑戰性。一些助熔劑法合成的寶石中的包裹體可能與天然紅寶石中的包裹體有一些相似之處,這使得顯微鏡下的觀察與鑑定工作變得至關重要,此外,痕量元素化學分析通常是確定此類合成寶石的必要條件。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助焊劑生長的合成紅寶石含有 一些特別的“外來”的化學元素,這些元素在天然紅寶石中則很少出現,包括鉑、銠、鋯、鉭、鑭和鉍等等。

一組的由助熔劑法合成的紅寶石(重量5至6克拉)。照片:SSEF

這些均為助熔劑法合成的紅寶石中可能出現的包裹體:a) 密集的彗星狀粉塵軌跡,在某種程度上頗為類似緬甸孟休(Mong Hsu)天然紅寶石的內部特徵。 b) 奇怪的不規則彎曲的粉塵軌跡,類似於鈹處理剛玉的特徵。 c) 小的無色晶簇,類似天然紅寶石中的鋯石包裹體。 d) 癒合的裂縫中的褐色助熔劑殘留物,與使用助熔劑(如硼砂)進行熱處理的紅寶石的癒合裂隙類似。 e) 小粒的白色包裹體,其周圍呈圓盤狀分佈的“液滴”,類似於高溫加熱的紅寶石中會出現的情況。照片:Michael Krzemnicki,SSEF

想了解更多關於紅寶石的信息?

註冊我們的免費在線課程:紅寶石簡介

您將以此課程開啟紅寶石的奇妙世界,學習有關紅寶石的各種內容。她們的傳奇歷史,來自於哪裡,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此外,您也將獲得關於紅寶石的產地訊息以及處理方法的知識。